儿子用骨髓为白血病母亲带来新生

中山七院成功救治一名白血病患者

来源:宝安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版次:07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吴顺杰 周恬辰)经过长达10个月的治疗,聂女士的高危急性白血病终于得到了根治,康复出院了。在确诊“绝症”——急性白血病近一年的时间里,聂女士终于又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这10个月来,我经历了化疗和移植层流病房预处理时期的艰辛。现在,如同梦魇一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虽然仍需进行排异治疗,但是能摆脱无休无止的定期化疗,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感谢中山七院血液内科所有为我付出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他们的精心治疗,就没有我今天的康复出院。”

去年,聂女士无意中发现四肢、腹部皮下出现多个包块,无痛无痒。起初并不在意,后来包块逐渐增多,对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引起了她的警惕,她立刻进行体检。“检查结果出来后,怀疑患了白血病,当时把我和我先生都吓懵了。皮下出现包块,就成了白血病?我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于是来到中山七院血液内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聂女士前往中山七院血液内科医师吴顺杰处就诊。经过仔细检查,医生初步考虑聂女士的皮下包块是由白血病浸润引起。医生介绍,单核细胞类型的白血病容易侵犯到皮肤组织,出现这种特有的皮下结节。很快,聂女士骨髓穿刺的结果出来了,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雪上加霜的是,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检查结果,她属病情危重。

吴顺杰介绍,像聂女士这种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一旦化疗缓解,应尽早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达到根治。医院血液内科林东军教授、血液内科主任许晓军带领诊疗团队对聂女士的情况进行了仔细评估,决定采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争取缓解现阶段病情,为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奠定基础。

新的治疗方案实施后,聂女士最终摆脱了险情,骨髓病情也取得了缓解控制。下一步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实现白血病的根治。这个时候,聂女士现年16岁的儿子进行了骨髓捐献,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骨髓为母亲带来新生。

儿子的骨髓细胞在母亲的体内稳定持续植入,聂女士体内的造血功能很快恢复正常。然而,完成移植一个月后,监测发现聂女士的EB病毒呈现阳性,已经超过了警戒值。诊疗团队经过谨慎讨论,决定对聂女士使用特异性细胞治疗。特异性细胞治疗犹如精确制导一样,既有效杀死病毒,又不致造成免疫功能的损伤。果然,经过治疗,聂女士病毒的滴度逐渐下降。2周后,EB病毒转为阴性,病毒威胁成功解除。在血液内科团队的帮助下,聂女士病情再次实现“软着陆”。

中山七院血液内科诊疗团队是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各附属医院及省内外优秀的血液病临床和科研专家,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专家介绍,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降低移植疗效、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并发症。因此,对于聂女士这种高危的白血病患者,移植医生需要谨慎保持抗排异和防复发的微妙平衡。这不仅考验着移植医生的治疗水准,也是移植医生治疗技术的体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