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年轻妈妈身患肝癌,昂贵的治疗药物让她陷入绝境
来源:宝安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版次:09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 练洁雯 通讯员 周恬辰)肝癌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因其高额的医药费用拖垮了许多患者家庭。对此,我国组建了相对完善的慈善保障体系,帮助患者减轻负担。
今年36岁的肝癌患者冯女士是低保户,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每个月3万多元的肝癌“救命药”让她陷入绝境。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生汤地多方打听,帮助冯女士申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联合药品公司发起的慈善赠药项目——卫爱续航——肝癌患者援助项目,让冯女士获得免费赠药。
冯女士家住海南,5年前,她被查出了巨块型肝癌,当时主刀医生汤地为她进行了肝癌肿瘤切除手术。当她再一次面临疾病威胁时,正是由汤地继续诊疗。
入院后,医院立刻为冯女士进行了各项检查,随后由胸外科李昀副主任医师主刀成功实施了肺部转移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冯女士再次复查,甲胎蛋白回归到了正常值。然而,成功实施手术并不意味着冯女士抗癌之路的终止,由于肿瘤已经复发播散,术后她还需进行长期的抗肿瘤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结合她的病情,汤地决定采用口服仑伐替尼这种抗肿瘤靶向治疗方法。
“国内仑伐替尼的售价是16800元一盒,一盒药能吃15天;每个月光是吃药就需要3万多元。这对我的家庭而言,是难以承受的。”冯女士的生存希望再一次被现实的经济问题浇熄。看到冯女士心灰意冷的样子,汤地想方设法地为冯女士寻求帮助。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联合药品公司发起了慈善赠药项目——卫爱续航——肝癌患者援助项目,符合条件的肝癌患者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仑伐替尼赠药。这个消息可谓是雪中送炭。
说到“慈善赠药”,许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只是针对极度贫困,或者低保人士而开设的。汤地介绍,实际上,对于抗癌药物慈善受赠者,其经济水平的要求普遍是依据家庭收入和具体药物费用的比例来规定的,只需要家庭的医疗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比重畸高即可。也就是说,只要因为吃药而让家庭“入不敷出”,基本都符合赠药的经济水平标准。慈善赠药并不是贫困者的专利,毕竟在高额药价面前,大部分人都是事实意义上“低收入者”。专家建议,只要患者符合条件,不要有顾虑,可以放心地去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