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多个民生项目迎来重大施工节点

区建筑工务署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跑出民生工程加速度

版次:03来源:光明新闻    2022年09月30日

长圳保障房片区学校封顶。

科圳一路建成。

▲光明中学初中部拆除重建项目首栋建筑封顶。

圳美二路建成。

松白工业园排涝泵站建成。

精雕细琢方成器,千锤百炼始成钢。在光明区抢抓窗口期、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以实干担当作为,全力奔跑冲刺,不断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在国庆节到来之际,光明区一系列民生工程相继迎来重大施工节点,以实干成绩,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交通先行

10条道路完工 科圳一路、圳美二路等风景如画

9月30日,科圳一路、李松蓢路、颈松南路、圳美二路、爱华路、碧福路、龟竹路、砺学路、尖岗一路、尖岗三路等10条道路完工。这些道路分布于马田、公明、新湖、光明4个街道,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及区域路网结构,缓解片区交通压力,为周边企业、居民出行提供交通便利,助推片区经济发展。

这些道路建设坚持“高质量、高颜值”,以圳美二路市政工程为例,在建设过程中,该道路人行道采用高质量陶瓷透水砖铺装,照明采用智慧灯杆,全路段行道树严选美丽异木棉等乔木,树形粗壮,夏季绿树成荫,秋冬季节红花满地,沿途风景如画。

科圳一路建成后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片区周边路网结构,为片区企业、居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便利。李松蓢路(屋园路-金郎路)、劲松南路将为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提供必要的市政道路配套保障,更好满足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圳美二路、爱华路、碧福路等道路作为光明云谷片区重要市政道路,加快畅通云谷片区的交通路网,助推片区经济发展。龟竹路(通兴路-振发路)将有效解决薯田埔、根竹园社区居民出行问题。砺学路为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园学校师生及周边居民提供便捷出行,进一步优化学校及周边交通环境。尖岗一路、尖岗三路有利于打通薯田埔片区微循环,缩短交通出行时间,方便居民出行。

特色校园

光明中学初中部首栋建筑封顶 长圳保障房片区学校项目的小学、中学、宿舍封顶

9月30日,光明中学初中部拆除重建项目首栋新建建筑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接下来,将开展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及二次结构工程。与此同时,位于凤凰街道的长圳保障性住房片区学校施工有序推进,一派热火朝天。目前该项目的小学、中学、宿舍楼均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精装修施工。

据悉,光明中学初中部拆除重建项目占地面积约38928.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032.49平方米。该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将现有初中部由30个班扩建为48个班,在原本1500个初中学位的基础上,再增加900个学位。

光明中学改扩建后,校园将实现科学功能分区,普通教学区、科学艺术区、运动综合区动线更加合理,功能更加丰富。作为项目建设单位,区建筑工务署高度重视项目设计及建设工作,结合该学校特色,以岭南园林元素结合现代的垂直绿化手法,设计可以容纳各种活动的中式“微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余活动需求。质朴淡雅的校园环境,犹如画家笔下的水墨,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长圳保障性住房片区学校毗邻全国规模最大的公共住房项目,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其中,小学设置48班,可提供2160个学位,初中设置36班,可提供1800个学位。学校以“生态+科技”为设计理念,旨在创建光明生态环境最佳学校。

民生为先

根玉路石松支线将恢复通水 松白工业园排涝泵站建成

9月30日,根玉路(南环大道-玉环路)改造工程石松支线完成通水准备。该道路全长6.3公里,为光明区投资重大项目,对改善光明西部交通具有重大意义。在石松支线原水管迁改中,罗田水库取水工程供水正常,正在持续进行取水补给松岗水厂,水管迁改后,管道、阀门运行状况良好,即将全面恢复通水,为松岗、燕罗片区群众供水提供保障。

同样,9月30日,位于茅洲河沿岸的松白工业园排涝泵站项目建成完工了。以前由于片区地势低洼、排水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逢暴雨,公常路经常积水严重,现在这个困扰群众的问题得以解决。该项目设计流量6.8立方米/秒,通过雨水泵站的调泄功能,可降低排涝河洪水位,让河流沿岸周边片区雨水以自流方式进入排涝河,预防极端天气产生的洪涝灾害,有力保障群众安全。

据悉,9月29日,红坳公共住房项目降噪提升改造工作圆满完成,同时,红坳村整村搬迁安置房工程绿色建筑等级符合性评估(节能验收)已经通过第三方检测评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区域居民居住环境,旨在打造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据了解,区建筑工务署正在全力加快构建政府工程先进建造体系,始终坚持“绿色建造”“快速建造”“优质建造”“智慧建造”。其中,“绿色建造”全面引入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实现“四节一环保”。“快速建造”坚持民生为先,加强项目策划,并联推进各阶段工作,优化建设模式。“优质建造”坚持精细为要,严选优选参建队伍,以样板引路,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提升选材用材标准,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智慧建造”推行数字化建造,加大BIM技术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光明新闻记者 杨曦 通讯员 张益兰 文/图

作者: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