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喜事搭把手 暖心迎接八方客

公明街道志愿者倾情守护赛场,让观众感受光明温度

版次:05来源:光明新闻    2025年10月24日

志愿者将赛事服务与社区温情紧紧相连。

梁秀英为往来观众答疑引路。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 俞冰传 通讯员 麦晓晴 麦泳禧/文 记者 李立治/图)第十五届全运会深圳光明赛区的足球赛场内,运动员奋力角逐的呐喊与观众的欢呼此起彼伏;赛场外的检票口,一抹红色身影格外醒目——公明李松蓢社区本地居民梁秀英身着志愿服,正用“本地人”的熟稔与热忱,为往来观众答疑引路,将赛事服务与社区温情紧紧相连,成为“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理念最鲜活的注脚。

在熙攘的检票口,梁秀英身上总有种让街坊邻里安心的“亲切感”。“英姐,哪个入口到看台最近呀?”“带娃走无障碍通道要往哪走?”面对观众接连不断的提问,她从不用生硬的“官方指引”应付,总能给出最贴生活的答案:“走7号看台口,不仅少绕路,里面洗手间也近,带娃方便。”“您先在这稍等,我马上联系场内工作人员来接您,保证顺畅。”

她的服务早已跳出“检票引导”的框架:年轻人赛后想尝本地风味,她会笑着推荐公明老字号烧鹅店,还不忘补一句:“饭点人多,建议错峰去,免得等太久。”游客好奇周边有什么好去处,她随口就能点出精华路线——“去红花山登明和塔看全景,再逛公明墟感受烟火气。”这份藏着生活智慧的“导航+”服务,让她的岗位成为赛事周边的“便民枢纽站”,“有困难,找英姐”也渐渐成了街坊与观众间的默契。

“你看现在的李松蓢,从以前的旧厂房,变成能办全国大赛的现代化场馆!”谈及参与志愿的初衷,梁秀英眼里满是自豪,“这就像自家办喜事,我怎么能不出来搭把手?”作为土生土长的公明人,她看着家乡一步步蜕变,全运会落地公明,对她而言不只是城市的荣耀,更是“亲手迎接八方来客、让大家爱上公明”的责任。

赛事服务常要早出晚归,梁秀英却从没喊过累。有次外地球迷腿伤行动不便,她见状立刻联系场内,一路护送对方到看台;还有老人不懂电子验票,她耐心帮着操作,还叮嘱:“散场时要是找不到路,还来这儿找我。”面对感谢,她总是笑着说:“这是我们家门口的赛事,就得让大家看得舒心、玩得安心。”在她心里,能用志愿之力守护赛事秩序,让观众感受公明温度,这份成就感远胜过所有辛苦。

梁秀英的故事,只是公明街道志愿者联合会激活本土志愿力量的生动注脚。在她身后,是志愿者联合会搭建的服务网络——从赛前广泛动员,到结合赛事需求开展专项培训,再到精准分配岗位,让每位志愿者都能发挥“本土优势”。路口旁,他们举着指引牌疏导交通,保障观赛市民安全过马路;服务站点内,他们提前备好饮用水、藿香正气水等物资,让赛场周边处处都是“暖心小站”。这些本土志愿者熟悉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更懂街坊与观众的需求,用扎实的行动,为赛事有序进行筑牢了全运服务“保障网”。

正如公明街道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所说,本地志愿者是“宝藏力量”,而联合会则是串联这份力量的纽带。它让“自家办喜事”的热情转化为有序服务,让全运会从赛场盛事变成全民参与的社区大事,更以扎实的行动,让“红马甲”的温暖覆盖赛场内外,成为“同心同行”全运精神最坚实的民间支撑。

作者:俞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