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里的师恩

版次:12来源:光明新闻    2025年10月24日

宋皓轩

科育学校初二(1)班 宋皓轩

指导老师:陈丽

翻到旧数学书里那张磨边的正方体折纸,指尖刚触到折痕,初一课堂的画面就涌了上来——您站在讲台前,手里举着同样的折纸,眼里亮着光,把难懂的数学题,讲成了我记忆很深的暖。

最让我难忘的是您的眼睛,眼尾微微上挑,没有凌厉的光,反而总裹着一层软乎乎的暖意。讲题时它会亮得像盛着星光,连专注时眼底的细纹里,都藏着“慢慢来”的耐心,笑起来又弯成浅月牙。那抹温柔的光,后来成了我遇到难题时想起的暖。

刚上初一,几何体平面图成了我的难题。公式背了又忘,画图总画错,每次翻开课本,那些线条都像在跟我作对。直到那节课,您抱着一摞彩纸走进教室,笑着说:“今天咱们不背公式,折纸玩。”您站在讲台中央,手里举着个亲手折的正方体,边转边讲:“大家看,把这个面展开,是不是和课本上的图一模一样?”您慢慢展开折纸,指尖指着线条,眼睛亮得更甚:“这个‘田’字形里,相对的面永远不相邻,记不住就折一个,比死记公式管用。”说着还把自己的折纸递到前排,让我们传着看。我盯着那张纸上的折痕,突然觉得那些难懂的知识点,好像顺着折痕变得清晰了。

可我还是没完全学会,课后做题时,对着草稿纸发呆。您路过我的座位,看见我皱着眉,眼睛里浮现出温和的笑意,轻声说:“来,咱们到办公室再试试。”您没直接讲答案,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彩纸,边折边说:“来,咱们一起折,你跟着我做。”您的手指灵活地翻折着纸张,每折一步就停下来,用鼓励的目光看向我:“这里要对齐边,不然展开后位置就错了。”我跟着您的动作,笨拙地折着,好几次都折歪了,您也不着急,只是笑着帮我调整:“别急,第一次折都这样,多试几次就会了。”等我终于折出个像样的正方体,您眼睛弯成了浅月牙,带着欣慰的光:“你看,这不就成了?现在试着展开标数字,相对面一下子就清楚了。”我照着做,难题突然迎刃而解,抬头时,您的目光里满是“我就知道你可以”的认可,比任何表扬都让我安心。

如今我早已能熟练解出几何体难题,可那张旧折纸还夹在数学书里。它藏着您的耐心,也藏着最好的教学方法——您从不用生硬的讲解,而是用一张纸、一份耐心,帮我跨过了学习的难关。这份藏在折纸里的师恩,没有轰轰烈烈,却像一束暖光,一直照在我后来的学习路上,让我知道,遇到困难时,慢慢来、找方法,总能找到答案。

编辑点评 小作者抓住“折纸”这一细节,巧妙地承载了师生情谊与学习的启悟。文章情感线清晰,语言流畅,节奏舒缓,细节刻画生动自然,叙事温暖真挚,情感含蓄却动人。

作者: